我从没想过“脱衣舞娘”竟然可以和“葬礼”产生关联。
今天这部电影做到了,办葬礼竟然找来脱衣舞娘表演,原来“坟头蹦迪”竟然是真实存在的。
可真的看了这部电影,我才明白我还太年轻了——
(资料图片)
《喜丧》
葬礼戏台上是脱衣舞娘在卖力表演,台下是前来参加葬礼的亲朋好友,也不乏披麻戴孝的“近枝”。
这是86岁老人林郭氏的葬礼,根据当地的传统,逝者如果超过80岁并且善终就要办“喜丧”。
不同于普通丧事要披麻戴孝烧纸钱,哭哭啼啼地送走离去的至亲;置办“喜丧”的人家不但不会哭啼悲伤,还要敲锣打鼓的庆祝。
于是我们就看到了和葬礼格格不入的脱衣舞娘登台表演,亲友们在台下围观起哄……
下面是老人林郭氏的故事,老人35岁那年,丈夫因故去世,老人乞讨拾荒独自将四儿两女拉扯大。看着子女纷纷成家立业,老人心里很是欣慰。
某天,老人不小心摔了一跤。原本勉强可以自食其力不给子女添麻烦的身体瞬间垮了,需要人手照顾。
都说养儿防老,子女这么多似乎足够颐养天年了。
听闻老人摔倒,六个子女回来了三个。大儿子大女儿从来都是推脱太忙,寄钱了事。小儿子则是不知去向,多年杳无音信,只抛下了孙子跟着老人。
现在能承担照顾老人的只有二儿子、三儿子、小女儿三家。
兄妹仨商量了半天,都不想要老人这个“累赘”,决定将老人丢到养老院。
老人其实不想去的,倒不是真的想让子女伺候自己,而是怕花钱。
赶巧的是,养老院现在没有床位。需要等一位老人走了才能空出床位,住进去。
在等待床位这段时间,兄妹仨人只能轮流把老人接到自己家照顾。
初到二儿子家,二儿媳就对老人颇为上心,端茶送水是一样不落。但其实,二儿媳是惦记着老人的祖宅,如果把祖宅卖了就可以给自己的孩子买新房了。
可老人不愿意交,老人心里一直惦记着杳无音信的小儿子,想把房子给小儿子和小孙子。
二儿媳对老人“孝敬”一段时间后,察觉实在骗不到老人的祖宅,脸色变得比翻书都快。
说话开始阴阳怪气,对待老人也极尽敷衍。
住了几天老人实在忍无可忍,于是便决定去三儿子那里住几天。但临走时,老人终究将祖宅交给了二儿子,因为她怕二儿媳亏待了留在这里的小孙子。
三儿子家在城里,有车有房,生活条件不差,可老人在这里似乎不比二儿子家强多少。
三儿媳觉得老人“埋汰”,所以给老人很多限制,这文化人就是讲究。老人活动要在指定区域;吃饭有专门的碗筷;沙发上蒙白布的才可以坐;甚至就连老人的手帕都嫌弃的用夹子夹着扔到窗台……
老人虽然不说,但是心里也明镜一般清楚三儿媳不情愿照顾自己。幸好孙女很懂事,帮老人说话,还不嫌弃老人。
孙女一直有想要外出闯荡的想法,老人鼓励孙女趁着年轻可以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
而孙女真的离家出走后,面对的是三儿媳和三儿媳的责骂和诘问,跪在地上为孙女祈福的老人只能瑟瑟发抖……
三儿子家呆不下去了,只能去小女儿家了。小女儿和女婿倒是对老人照顾有佳,可小女儿家里很困难。
小女儿起早贪黑卖煎饼,女婿经营小卖店,一家人蜗居在小卖店里。
太平日子没过几天,不知道什么原因,老人中风了,控制不住的傻笑。
无奈之下,小女儿只好又召集兄弟姐妹们商量老人的病怎么治。这自然又少不了一番撕逼推诿,最终没有结果的不欢而散。
屋漏偏逢连夜雨,小女儿的儿子在出了车祸丧生,夫妻俩也照顾不了老人了。
看过来看过去,这几个子女竟然都照顾不了,老人只能回到祖宅。
可祖宅现在已经被二儿子家占了,还嫌弃老人的坏笑赶老人去睡牛棚。
而在去养老院的前一个晚上,老人吞下了老鼠药,草草结束了自己的晚年。
至于是老人舍不得花钱不想再给子女们添麻烦,还是老人对人世间已经彻底绝望,无从而知……
原本以为这是一部“很污”的电影,没想到竟然比我想的更“污”。只不过这部电影里的“污”是关于中国式伪孝和人性之恶的污染和污秽。
电影毫不避讳的讲述了无数曾发生过、正在发生、甚至未来也会发生的故事。这个故事真的太真实了,真实得让人找不出丝毫反驳的理由。
这也是一部压抑、黑暗甚至称得上恐怖的写实题材电影,中国人的传统道德伦理在片中被人性蚕食的破败不堪,仅有的一点良善也撑不起一个老人的未来。
片中的子女们从头到尾都是为了钱,为了自己的利益斤斤计较。将含辛茹苦把自己拉扯大的母亲像皮球一样踢来踢去。这段让我想起《娘惹肉》,一样是一个让人痛心的养老故事。
这部电影在豆瓣评分8.8,可以说是极少的国产佳作了,除了对现实的讽刺之外,其实电影中的诸多细节也值得关注。
比如菩萨像,电影开头老人就在菩萨面前祈求保佑子女们平平安安,子女是平平安安的,结果自己摔了一跤后子女们就原型毕露了。还有最后在祖宅二儿子家将老人赶到牛棚,老人依旧没有怨言,依旧在菩萨面前祈祷,直到二儿子将菩萨摔碎。对于老人来说,菩萨象征着自己对于子女情感的寄托和对于子女未来的祈祷被子女亲手砸碎,心底的那一丝念想也终于破碎了。
老人某种意义上就是那个菩萨,就像拜菩萨皆有所求的人一样,她的存在类似于神明显灵一般可以证明一下子女们的孝。毕竟,求菩萨可不是一定心想事成的,而只要逢年过节带点礼品给老人就一定会有街坊邻居夸赞孝顺。
再比如笑病,老人的笑病才是最大的讽刺。
医生说老人得了病,老人在笑;
离开真正关心老人的小女儿家时,老人在笑;
二儿媳将老人赶去牛棚时,老人在笑;
二儿子砸碎菩萨塑像时,老人在笑;
而老人离去的那个夜晚,老人没笑,因为那是解脱。
纵观全片你会发现,老人都是在极度委屈、辛酸、痛苦的时候才会笑。这种前后对比的差异真的太刺痛人心,也更显讽刺。
再比如喜丧,我前面说了,喜丧需要八十岁以上且善终的,吞下老鼠药的老人可不是善终。而子女们这么办,一是成全了自己的“孝道”,二是借机收一笔份子钱,也算是榨干了老人能利用的一切了。
电影最后用轮回宿命论结尾,但是多少显得说教意味过于刻意了。
有句古话“老而不死是为贼”,在子女眼中这老人可不是宝,是贼寇,古人诚不欺我。
尽管历史的车轮在向前推移,可世间的一切似乎仍在重演。
上一篇:济南金象山旅游风景区
下一篇:最后一页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