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 >
北京秘境:藏在京城的300多座古塔
来源:京报网     时间:2023-03-31 11:54:13
香山琉璃万寿塔,2016年3月,高俊卿

2018年,我与热爱研究古塔的吴锴老师认识,得知北京有个爱好拍摄古塔的群体。他们用了长达近20年的时间走访北京的各处古塔,并拍摄下大量珍贵图片。这些人有经济师、程序员、航天研究员、医生、公务员、退休老人等,虽然身份不同,但平凡的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执着爱好——拍摄古塔。

北京的古塔,除了四九城里那些皇家敕造的佛塔,大多都不太容易找寻。有的位于京郊偏僻的乡村,有的位于踪影难寻的山野,有的甚至建在极为险峻的悬崖峭壁上。为了拍摄到这些古塔最完整的形态,拍摄者往往需要在寒冷的冬季,徒步穿行在无人偏僻的山野、攀爬至最佳高度拍摄古塔。吴锴老师自2008年起就一直利用业余时间整理收集朋友们拍摄的古塔图片,到了2018年,已整理积累了上万张的北京古塔影像。他虽然并非古建方面的专家,但身为清华大学毕业的高才生,他有着严谨的工科学术训练。他查阅各类档案、文献,对北京的300余座古塔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分类甚至建模,整理出近10万字的档案。

云居寺北塔,2008年9月,吴锴
戒台寺塔林无铭藏式塔,2011年5月,宋万雍
通州燃灯塔,2015年6月,纪翾
万佛堂花塔,2014年9月,高俊卿

吴锴及诸位古塔拍摄者们记录下北京古塔影像的这20年,也是中国城市建设高速发展的20年。越来越多的古塔湮没在高楼大厦中,越来越多的古建也不断被侵蚀破坏,有的甚至是遭受到毁容式、不可恢复的破坏性修复。这些古塔拍摄者们所留下的影像,不少已成绝唱,但也给后人探寻北京的历史文化留下一个真实可靠的线索。


(资料图片)

上方山浩如塔,2014年9月,高俊卿

我将这份珍贵的档案材料定名为《北京古塔影像录》,突出其影像与档案的双重价值。为了能更好地将这部作品呈现,我请来了多次获得中国最美图书荣誉的青年设计师张悟静老师操刀本书设计。我们首先对书稿结构及古塔影像及档案进行梳理,提炼出古塔与中国历史、北京城市之间的关系。

塔,是一种起源于印度的佛教建筑,随着佛教传入中国,这种建筑形制也随之传入了中国,并与中国望楼类的建筑形制相结合,逐渐形成了形态各异、风格多样的塔。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塔是少有的向上发展的高层建筑,也由于它在建筑材料上的灵活性、空间大小的多样性以及宗教需求性,它能得到较好的留存。北京地区就有自唐代以来的300余座古塔,正是这些古塔,见证了北京这座城市从中国北方边陲军事要塞向全国乃是欧亚政治文化中心变化的历史。

《北京古塔影像录》
作者:吴锴撰/高俊卿等摄影
北京出版社
2019年1月

接着,我们对吴锴老师挑选出来的1200多张照片进行了二次梳理,基于书稿主体、图文关系、视觉传达效果,筛选出800余张的定稿影像材料。这些影像素材非常丰富,针对北京300多座古塔,拍摄者都从不同的角度对每一座塔进行了取景。对于一些有重要意义、或造型独特的塔,拍摄者甚至为塔上的每一块花砖都留下影像资料。从这些影像材料上,我们可以总结出北京地区古塔的基本特点:

1.在材料上,北京地区的古塔多为青砖建造,也有不少昂贵材料如汉白玉、琉璃等,这些基本为皇家敕造;

2.从造型上,北京古塔的造型多样,自唐以来北京的地理重要性不断提升,几乎中国各类造型的古塔,在北京均能找到;

3.自元以后,由于藏传佛教在京盛行,最常见的塔型为藏式覆钵式。

根据这些对书稿的理解,我们选择青砖色作为这本书的基本色调,将这个色调运用在基础版式设计上,同时装帧用的锁线、连三面的切口也最终喷上了这种灰色,目的是想把它做得更像一块塔砖,让读者阅读的时候更有代入感和一点历史的参与感。

多层镂空的扉页

扉页部分采用了多层镂空的形式,所选择的造型来自于妙应寺白塔,妙应寺白塔是藏式覆钵式塔,是尼泊尔工匠阿尼哥所设计,可以说是北京古塔的代表之一。当你将书竖起来,这几页纸会自然散开,形成一个内凹的塔的样子,这是一种设计形式的趣味性,但同时还是希望读者透过塔影重重去寻觅其中真味。

本书的开篇,我们请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纪怀禄老师作序,并附上了他设计雁栖塔、永定塔的设计图。书的内容分为四个章节,分别为:佛塔的起源及中国古塔概况、北京地区古塔概述、北京古塔实录,以及最后附录。从设计上用双色、四色、单色的区分来展示书稿章节的内容。

《北京古塔影像录》内页

该书的主体部分是北京古塔实录,这部分是以彩色印刷的方式呈现,这部分也是最难设计的部分。由于古塔材质、破损程度、拍摄条件甚至是拍摄者的拍摄水平不尽相同,图片的色调、效果存在着巨大差异。我们对这一部分的影像进行了第三次的梳理,将汉白玉、青砖塔材质古塔的细节图做了黑白色调的处理,更清晰地展现出这些雕刻的精美与岁月的留痕。

书中对慈寿寺塔(上图)、天宁寺塔(下图)细节的呈现

在每一处塔的叙述部分,我们还设计了简单的手绘地图,目的是让读者在阅读的时候多一重空间概念。我们还有意加进去了三页砖塔铭文的拓片,为了最大限度地还原它的原始风貌,采用了宣纸印刷,同时用信函的方式将它做以展示。

在本书最后,我们做了一个大拉页,拉页正面将北京所有塔的位置在地图上都做了详细的标注,以便读者在阅读的时候有一个空间上的大概念,同时也会很直观地看到北京古塔分布的区域性。拉页的背面请北京画家罗瑞老师画了一幅《玉泉山居图》,将乾隆时期极具代表性的妙高塔、琉璃万寿塔尽收画内。

书末尾的大拉页(请横屏观看)

设计图、照片、拓片、绘画……在这本书中,我们就是尝试用更为广义的概念去理解影像。这些不同性质的影像,通过不同的纸张材料,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北京古塔,从而帮助我们理解北京这座城市。我们希望透过《北京古塔影像录》,向读者传递北京这座城市千年之中充满冲突与融合、多元而丰富的历史变迁。

(原标题:北京秘境:藏在京城的300多座古塔)

来源:北京日报旧京图说

流程编辑:u027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