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肖中仁):近年来,中国和巴西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断发展,各领域合作成果丰硕,特别是两国文化交流日益热络,汉语热在巴西方兴未艾。目前,中国文学作品受到越来越多巴西人民的喜爱,向巴西民众翻译和介绍中国文学作品成为一种新时尚。
巴西汉学家、前外交官乔治·西内迪诺就是其中一位。十多年来,他将自己漫长的中国文化探索之旅,尤其是对中国传统古籍和文化的痴迷和潜心钻研变成一部部经典译作,架起了葡语国家和中国文化交流的桥梁。
2003年,一位中国学者赴巴西利亚访学,这让曾经陆续接触过十几门外语的西内迪诺深受影响。中国式的行为准则和思维方式、和谐的人际关系给他留下很深的印象。从此,西内迪诺真正跨入了学习中文及中华文化的大门,并获得了自己钟爱并使用至今的中文名字——沈友友。
2005年,西内迪诺参加了为期两周的中国文化实地考察课程。在福建,他登上了泉州的清源山,观瞻了老子像;在北京,游览了胡同和老房子,等等,这些让他对中国文化更为痴迷。也正是从2005年开始,西内迪诺来到了中国,并在巴西驻中国使馆工作了近8年时间:“很高兴那个时候可以来中国。巴西和中国两国的关系有一个很好的趋势。到了中国,我就留下来了。我很喜欢北京,很喜欢那些胡同。我觉得北京很有人情味。”
在中国工作多年后,西内迪诺立志将自己全部的热情与精力投身于学习中文、研读中国文学经典、探究中国文化精华当中。他还到中国各地了解风土人情和当下生活状况,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如果我们想了解中国,还是要关注古代的经典。我个人对古代的文明很感兴趣,进入汉学的道路。我有一个老师在北师大,我们一起读一些古文,看古代的书。我遇到了这些中国人,他们给我动力,我坚持是因为那些人。”
由于大多数巴西汉学家不懂中文,他们译介中国文化通常需要借助其他语种的转译资料,中国文化在葡语国家传播中难免会出现衰减和失真。从2012年开始,西内迪诺在巴西、葡萄牙等国相继出版了《论语》等多部中华典籍编译本,在葡语世界深得读者青睐。近两年来,西内迪诺还积极推动中巴双方的出版社对中国近现代文学经典系列的翻译工作,搭建两国间的文化交流平台,促进通俗易懂的中国文学作品在巴西的翻译和传播,让葡语受众进一步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
作为一名前外交官,西内迪诺对包括诸子百家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今中国的对外交往、处世之道以及对全球治理的影响,都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说,中国传统文化中由各流派久经碰撞融合形成的“和合”思想内涵丰富,也让他看到其中对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平相处以及合作发展的理念,这不仅蕴含着中国智慧的解决方案,也丰富了全球治理理念。“在中国这么多年的体验,我一直觉得和谐的理念值得去认真研究,因为它贯穿着中国文化。从政治体制到文艺文学,中国的古典音乐、诗歌(等等),就是看和谐、人和自然的关系,这个我觉得是中国文化值得研究思考的地方。”
今年已经是西内迪诺远渡重洋从巴西来到中国旅居的第18个年头。如今,他和家人定居在澳门,并在澳门科技大学从事翻译语言文学的教学工作。“翻译工作实际上也是对自己的一种探索。我在中国学到的这些事情,怎么能融入到我自己的个体性,自己的思维方式、精神追求,这是很有意思的一个过程,这是我在中国逗留这么久的原因之一。在这个路上我觉得还是继续学习,希望在世之年能达到这么美好的一个境界。”
上一篇:当前热讯:糖耐量异常_糖耐量
下一篇:最后一页
X 关闭
X 关闭